根據目前臺灣的產檢規範與醫療建議,產檢項目可分為基本必須項目與自費選擇性項目,後者可依個人狀況與需求決定是否進行。

必須的產檢項目

  • 基本產檢項目多由健保涵蓋,包含孕期常規的血液檢查、尿液檢查、超音波檢查等,這些是確保孕婦及胎兒健康的基礎檢查。
  • 唐氏症篩檢(第一孕期或第二孕期)通常建議所有孕婦進行,因為唐氏症是染色體異常中最常見的,檢測可評估胎兒風險。
  • 妊娠糖尿病篩檢、高層次超音波等也被建議作為重要檢查項目。

非必須、可依個人狀況選擇的自費產檢項目

這些檢查多為進階篩檢或針對特定風險族群,並非每位孕婦都必須做:

  • 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測(NIPT/NIFTY):適合高齡孕婦或有染色體異常家族史者,可更精確篩檢胎兒染色體異常。
  • 羊膜穿刺檢查:屬侵入性檢查,建議34歲以上孕婦或有異常篩檢結果者考慮,風險較高,非一般孕婦必做。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篩檢、X染色體脆折症篩檢:針對特定遺傳疾病風險族群,非普遍必做項目。
  • 3D/4D超音波:多為觀賞性質,非醫療必須,可依個人喜好選擇。
  • 子癇前症篩檢:部分醫師建議可做,但非所有孕婦必須。

選擇自費產檢的建議

  • 根據孕婦年齡、家族病史、過去生育經驗及個人經濟狀況決定。
  • 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評估檢查的必要性與風險,避免不必要的檢查與花費。

總結:
基本產檢項目為必須,保障母嬰健康;而多數自費產檢項目屬於選擇性,依個人狀況(如高齡、家族遺傳病史、過去檢查異常等)及需求決定是否進行,並非每位孕婦都必須做。建議孕婦與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產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