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必做項目與自費項目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由政府健保或補助涵蓋,以及檢查的重要性與建議程度:
-
必做項目(多為公費或健保給付):這些是政府補助或健保涵蓋的基本產檢項目,通常包括例行的超音波檢查、基本血液檢查等,目的是監控孕婦與胎兒的基本健康狀況,確保孕期安全。
-
自費項目:因政府經費或政策限制,部分較進階或專門的檢查需自費。這些檢查多為針對特定風險或需求的篩檢,雖非每位孕婦必做,但醫師通常會建議某些自費項目「必做」以確保胎兒健康,例如:
-
唐氏症篩檢:台灣平均每1263個新生兒就有一位唐氏症,故此篩檢被視為自費項目中「必做不可」的重要檢查。
-
高層次超音波:比一般健保給付的超音波更全面,依國際標準需拍攝約50個畫面,系統性檢查胎兒全身器官,強烈建議做此檢查,費用約3000-8000元。
-
甲狀腺功能檢查:因甲狀腺疾病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建議孕婦做此抽血檢查,費用約100-300元。
-
羊膜穿刺:屬侵入性檢查,適用於高齡孕婦或有染色體異常風險者,雖安全但有少量流產風險,需自費。
-
自費項目多為針對胎兒染色體異常、基因篩檢、代謝疾病等進階檢查,孕婦可依醫師建議及自身需求選擇是否進行。
所以,必做項目多為政府補助的基本產檢,保障孕期安全;自費項目則是額外的進階篩檢,部分項目醫師強烈建議必做以降低胎兒異常風險,兩者在費用、檢查範圍及重要性上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