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有案例與醫學報告,母乳媽媽食用海鮮可能導致嬰兒過敏性腸炎,進而出現血便等症狀。以下為相關分析與重點:

  • 一名19天大的男嬰,主要以母乳哺餵,母親曾食用蝦子等海鮮,嬰兒出現帶血絲及黏液的便便,經糞便檢查排除感染性病原後,診斷為過敏性腸炎,屬於蛋白過敏反應。

  • 過敏性腸炎的症狀包括吸收不良、生長遲緩、嘔吐、血便及貧血,過敏反應可影響整個腸道系統。

  • 致敏食物常見包括牛奶、雞蛋、帶殼海鮮(如蝦、蟹、貝類)、堅果、小麥和大豆等,哺乳媽媽若食用這些食物,可能透過母乳引發嬰兒過敏反應。

  • 治療方式主要是避免攝取致敏食物,並改用高度水解配方奶餵養,症狀通常可在數天內改善。

  • 需注意的是,海鮮除了可能引起過敏外,還可能帶有腸炎弧菌等致病菌,若處理不當,也會引發食物中毒,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等。

總結:

母乳媽媽食用海鮮可能透過乳汁中的蛋白質誘發嬰兒過敏性腸炎,導致血便等症狀。建議哺乳期間避免食用易致敏的海鮮類及其他常見過敏原,並在嬰兒出現疑似過敏症狀時,及時就醫並調整飲食,以保障嬰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