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乳痂(又稱脂漏性皮膚炎或胎垢)是許多新生兒常見的頭皮問題,家長在清理時經常遇到困難與疑問。以下整理了乳痂清理的常見問題與家長經驗分享,並提供專業建議:
乳痂清理常見問題
-
乳痂是什麼?
乳痂是寶寶頭皮上出現的油脂和死皮堆積,通常呈現黃色或奶酥狀,屬於脂漏性皮膚炎的一種,常見於新生兒,約在8~12個月自然消退。 -
為什麼寶寶會有乳痂?
主要因寶寶頭皮油脂分泌旺盛,毛孔堵塞,加上皮膚代謝特性,導致油脂和死皮堆積形成。 -
乳痂會不會傳染?
乳痂不是感染性疾病,不會傳染,屬於皮膚自然代謝現象。 -
是否需要看醫生?
一般乳痂不嚴重時可在家護理;若乳痂嚴重、伴隨紅腫、出血或持續不退,建議諮詢小兒科醫師。
乳痂清理步驟與家長經驗分享
-
軟化乳痂
使用凡士林、嬰兒油或專用頭皮調理霜,塗抹於乳痂處,輕柔按摩並靜置約10分鐘,讓乳痂軟化,方便後續清理。 -
溫和清洗
使用溫和、專為嬰兒設計的洗髮乳或慕絲,搭配約38~39℃的溫水,輕柔洗淨頭皮,洗髮乳可在頭皮停留幾分鐘以幫助清潔油脂。 -
輕柔去除
洗髮後可用柔軟的嬰兒牙刷、軟毛刷或乾淨毛巾輕輕刷拭或擦拭,避免用手摳或用力過猛,以免傷害寶寶脆弱的皮膚。 -
保持頭皮乾燥
清洗後用毛巾輕輕擦乾頭皮,保持乾燥有助於乳痂自然脫落。 -
耐心等待
乳痂不可能一次清理乾淨,通常需要多次清理(3~4次以上),家長需有耐心,避免急躁。
家長經驗分享
-
有家長分享,寶寶六個月時頭頂乳痂較多,透過每天睡前塗抹頭皮調理霜並搭配專用洗髮乳,持續數週後乳痂明顯減少。
-
多數家長反映,避免用手摳乳痂是關鍵,改用油類軟化後輕柔清理,寶寶頭皮不易受傷且乳痂逐漸消失。
-
使用專為乳痂設計的洗髮產品(如Mustela慕之恬廊)效果較好,能抑制油脂過度分泌,減少乳痂復發。
注意事項
- 避免用力摳抓,以免造成皮膚破損或感染。
- 若乳痂伴隨紅腫、出血或寶寶不適,應立即就醫。
- 清潔用品選擇溫和、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產品。
- 洗澡水溫控制在約39℃,避免過熱刺激寶寶皮膚。
透過正確的軟化、溫和清洗與耐心護理,多數寶寶的乳痂問題都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家長可參考上述步驟,並在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