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檢中若發現B型肝炎(B肝)抗原不足,可能原因及醫師建議如下:

可能原因

  1. 病毒量及e抗原狀態影響
    B肝病毒的e抗原(HBeAg)是病毒高複製的標記,e抗原陽性代表病毒量較高,e抗原陰性則病毒量較低。若孕婦e抗原陽性,寶寶感染B肝的風險較高,且疫苗接種後仍有約10%機率成為帶原者;若e抗原陰性,寶寶帶原機率較低(小於5%)。
    產檢中抗原不足可能反映孕婦體內病毒量變化,或病毒e抗原狀態的轉變。

  2. 免疫反應不足
    新生兒在接種B肝疫苗後,有部分寶寶可能產生抗體不足,尤其是母親為e抗原陽性且病毒量高的情況下,疫苗免疫失敗率約為10%。

  3. 疫苗接種時機與劑量
    B肝疫苗需在出生24小時內施打第一劑,30天及6個月分別施打第二、三劑,才能達到良好免疫效果。若接種時機不當或劑量不足,可能導致抗體產生不足。

醫師建議

  • 定期追蹤病毒量與抗原狀態
    孕婦應在懷孕24週左右接受B肝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檢測,了解病毒複製狀況,評估垂直感染風險。

  • 新生兒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接種
    對於e抗原陽性孕婦所生嬰兒,出生24小時內應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第一劑疫苗,並依時程完成後續疫苗接種。

  • 追加疫苗劑量
    若寶寶在12至18個月檢測後,B肝表面抗體不足或表面抗原陽性,醫師會建議追加1至3劑疫苗,並持續追蹤抗體產生情況。

  • 高病毒量孕婦的特別處理
    對於病毒DNA量極高(如超過8 log10 copies/ml)的孕婦,醫師可能會考慮抗病毒治療以降低病毒量,減少垂直感染風險。

總結來說,B肝抗原不足可能與孕婦病毒量、e抗原狀態及疫苗接種情況有關,醫師會根據檢驗結果建議適當的疫苗追加及追蹤計畫,以確保母嬰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