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與e抗原(HBeAg)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影響,主要用來判斷病毒感染狀態及傳染性。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表示體內存在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質,若檢測為陽性,代表患者是B型肝炎帶原者,即體內有病毒存在。
  • 表面抗原陽性通常表示病毒感染,但不一定代表病毒活性高。
  • 若表面抗體(Anti-HBs)陽性,則表示具有免疫力,不易被感染;反之若表面抗體陰性,則可能是帶原者或未感染過,缺乏抵抗力。

B型肝炎e抗原(HBeAg)

  • 是B型肝炎病毒在大量繁殖時所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存在於血液中。
  • e抗原陽性表示病毒活性強,病毒正在大量增殖,血液中病毒核酸(HBV-DNA)通常為陽性,具有高度傳染性。
  • 患者此時可能因免疫反應導致肝細胞損傷和肝功能異常,出現肝炎症狀。
  • 若e抗原陰性且e抗體(Anti-HBe)陽性,通常表示病毒複製減少,肝功能較穩定,血液中病毒量低,傳染性降低。

臨床影響與追蹤

  • B型肝炎帶原者需定期檢查表面抗原、e抗原及肝功能,以掌握病毒活動狀態。
  • e抗原的變化是判斷病毒活性及治療時機的重要指標,對於決定是否開始抗病毒治療具有參考價值。
  • 持續e抗原陽性且病毒量高者,肝臟受損風險較大,需密切監控與治療。

總結來說,表面抗原陽性代表帶原狀態,e抗原陽性則代表病毒活性高且具高度傳染性,兩者合併檢測有助於評估感染狀況及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