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胃食道逆流(GER)與肥厚性幽門狹窄(Pyloric Stenosis)都是常見導致嬰兒吐奶的原因,但兩者在成因、吐奶特徵及嚴重程度上有所不同。
胃食道逆流對吐奶的影響
- 成因:嬰兒胃與食道間的括約肌(賁門)尚未完全成熟,無法有效阻止胃內容物逆流回食道,導致胃酸及奶水逆流。
- 吐奶特徵:吐奶時間不固定,可能在餵奶中、餵奶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甚至下一餐前都可能發生。吐奶多為溢奶或輕微吐出,且吐奶量不一定多。
- 其他症狀:可能伴隨厭食、持續打嗝、咳嗽、躁動、睡眠不佳及生長遲緩。若吐奶物誤吸入肺部,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
- 預後:多見於4個月到1歲大的嬰兒,隨著肌肉發育成熟,症狀通常會逐漸改善。
肥厚性幽門狹窄對吐奶的影響
- 成因:幽門肌肉異常肥厚,導致幽門通道狹窄,胃內容物無法順利通過進入十二指腸,胃內壓力升高,食物被迫從食道噴出。
- 吐奶特徵:吐奶呈現「噴泉式嘔吐」,吐奶量大且劇烈,且吐完後嬰兒仍會想繼續吃奶,吐奶反覆發生。
- 其他症狀:因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嬰兒可能出現體重不增、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等嚴重問題,需要及時就醫。
- 預後:此症狀通常在出生後幾週內出現,需手術治療才能根本改善。
項目 | 胃食道逆流 | 肥厚性幽門狹窄 |
---|---|---|
成因 | 賁門括約肌未成熟,胃內容物逆流 | 幽門肌肉肥厚,幽門通道狹窄 |
吐奶特徵 | 吐奶時間不固定,溢奶或輕微吐奶 | 噴泉式嘔吐,吐奶量大且劇烈 |
伴隨症狀 | 打嗝、咳嗽、躁動、睡不好、生長遲緩 | 體重不增、脫水、電解質失衡 |
預後 | 多數隨肌肉成熟自然改善 | 需手術治療 |
所以,胃食道逆流多為功能性且隨時間改善,吐奶較輕微且不規則;而肥厚性幽門狹窄則為結構性問題,吐奶劇烈且反覆,需及時醫療介入。家長若發現嬰兒吐奶呈噴射狀或伴隨體重不增,應盡速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