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與溢奶的差異主要在於「發作方式」與「動作程度」不同:

  • 溢奶是指寶寶喝奶後,少量奶水從嘴角慢慢流出,通常是因為嬰兒的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賁門)尚未發育成熟,肌肉較鬆弛,導致胃內奶水逆流至食道,再從嘴角溢出。溢奶多半是輕微且不會一次大量噴出,常見於寶寶熟睡、打嗝或輕微活動時。

  • 吐奶則是指寶寶用較大力氣將奶水從嘴巴噴射狀大量吐出,有時奶水甚至會從鼻孔噴出,屬於較嚴重的反應。吐奶通常是寶寶全身用力嘔吐,可能是身體的保護機制,排出不潔或刺激性食物,也可能與腸胃疾病有關。


成因分析:

成因類別 溢奶成因 吐奶成因
生理發育 嬰兒括約肌(賁門)發育不完全,肌肉鬆弛,胃內壓力增高導致奶水逆流 嬰兒用力嘔吐,可能因胃腸道疾病(胃食道逆流、幽門狹窄、腸胃炎等)或食物刺激
飲食因素 喝太多、太快,胃容量小,奶水容易溢出 吃太飽、喝奶後劇烈運動或玩耍,腹部肌肉收縮強烈導致嘔吐
其他因素 吸入過多空氣,需拍嗝排氣 食物中毒或腸胃道疾病引起嘔吐

補充說明:

  • 大部分寶寶會在12個月大時,隨著括約肌成熟及開始吃副食品,吐奶與溢奶情況會自然改善。

  • 溢奶通常不會造成寶寶不適,吐奶若頻繁且大量,可能需要醫療評估以排除胃腸道疾病。

  • 餵奶時採側躺姿勢及適時拍嗝,有助減少溢奶與吐奶的發生。


綜合以上,溢奶是較輕微的奶水從嘴角流出,吐奶則是較劇烈的噴射狀嘔吐,兩者成因多與嬰兒生理發育及飲食習慣有關,嚴重或持續的吐奶則需注意可能的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