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吐奶是許多家長常見的困擾,以下整理常見原因與就醫建議,協助家長判斷與處理。
嬰兒吐奶的可能原因
-
生理性原因
- 胃食道逆流:嬰兒的胃部與食道之間的括約肌(賁門)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導致奶水逆流。
- 胃容量小:新生兒胃容量有限,進食後容易因壓力增加而溢奶。
- 腸胃功能未成熟: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容易出現吐奶現象。
-
餵養相關原因
- 過度餵食:餵奶量過多,胃部壓力增加導致溢吐奶。
- 喝奶姿勢不良:姿勢不正確易吸入過多空氣,增加吐奶風險。
- 奶瓶嘴孔洞過大:導致寶寶喝奶過快,容易嗆奶或溢奶。
- 餵奶後劇烈活動:餵奶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腹部收縮易造成嘔吐。
-
疾病或特殊狀況
- 牛奶蛋白不耐受:對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過敏,可能出現吐奶、便秘或腹瀉。
- 急性腸胃炎:感染病毒或細菌,可能伴隨吐奶與腹瀉。
- 先天性結構異常:如幽門肥厚、十二指腸狹窄等,會造成腸胃道部分阻塞,導致噴射性嘔吐。
就醫建議
當嬰兒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盡快就醫:
- 經常大量吐奶,或一天內超過兩次噴射式吐奶。
- 嘔吐物呈黃綠色、帶血絲,或含有異常物質。
- 吐奶後活動力明顯下降,或食慾、喝奶量明顯減少。
- 體重明顯減輕,或生長遲緩。
- 吐奶後持續哭鬧不安,或出現其他異常症狀(如發燒、腹脹、呼吸困難等)。
多數嬰兒吐奶屬於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改善。若懷疑有結構性異常或疾病,應由醫師詳細檢查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