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睡前儀式幫助孩子安穩入睡的關鍵在於建立一套固定且有預期性的例行活動,讓孩子的身心逐漸從活躍狀態轉換到準備睡眠的狀態。以下是具體做法與建議:

睡前儀式的四大元素

  1. 攝取營養:例如喝奶或睡前小點心,幫助孩子有飽足感。
  2. 個人衛生:刷牙、洗澡,讓孩子感覺乾淨舒適。
  3. 親子溝通:念床邊故事、唱搖籃曲、分享感恩的事情,營造溫馨氛圍。
  4. 肢體接觸:擁抱、按摩、晚安吻,增強安全感與親密感。

睡前儀式的成功秘訣

  • 固定時間與簡單步驟:睡前儀式應持續約30分鐘到1小時,且步驟簡單且固定,讓孩子能預期並自主完成。
  • 避免刺激活動:睡前避免看電視、玩追逐跑跳等激烈遊戲,改為安靜活動如看書、畫畫。
  • 營造入睡開關:透過固定的活動順序(如洗澡→刷牙→換睡衣→故事時間→關燈),幫助孩子形成心理上的「入睡開關」,讓大腦知道該準備睡覺了。

實務範例

  • 晚上6點後不看電視
  • 6:30洗澡
  • 洗完澡刷牙、換睡衣
  • 上床聽故事或聊天
  • 7點關燈,開始睡眠時間
  • 若孩子整晚在床上睡覺,可給予小獎勵,增強正向行為。

注意事項

  • 避免講述可怕或刺激的故事,選擇輕鬆溫暖的內容,幫助孩子放鬆情緒。
  • 從孩子1~2歲開始建立睡前儀式,越早養成越有助於睡眠品質。

透過這些有系統且溫馨的睡前儀式,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快入睡,減少夜間醒來的次數,也能讓父母獲得更好的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