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心律與活動度會隨著抱姿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尤其是「站著抱」與「躺著抱」的生理反應差異明顯。

  • 站著抱時,嬰兒的心律會下降,活動度也會降低,同時哭鬧聲音也會減少。這是因為站著抱時,嬰兒的觸覺和本體覺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使副交感神經活化,產生所謂的「冷靜反應」(calming response),讓嬰兒感覺更舒適且情緒穩定。

  • 這種冷靜反應有助於大腦調節,減少不必要的躁動,讓嬰兒更能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並且心跳變慢,活動度降低。

  • 另一種常見的抱姿是直立抱法,讓嬰兒趴在肩頭,並固定脖頸,保持頭頸、脊椎、屁股在同一直線上,且頭部側向一邊,這樣能讓嬰兒呼吸順暢,減少哭鬧,並因為靠近母親的心跳聲,讓嬰兒感到安心。

總結來說,抱姿改變會影響嬰兒的心律和活動度,站著抱或直立抱法能促進嬰兒的冷靜反應,降低心律和活動度,減少哭鬧,讓嬰兒更舒適安穩。

此外,正確的抱姿也很重要,避免雙腳合攏抱法,應讓嬰兒雙腳自然張開,有助髖關節正常發育,避免未來動作發展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