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時反覆踢被的心理與生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身體正常發展因素:0-3個月的寶寶大動作發展已包含踢腿動作,隨著月齡增長,白天學習爬行、走路等動作,夜晚潛意識中仍在練習,導致踢被子現象。這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自然表現。
-
神經系統未成熟與睡前過度刺激:寶寶神經系統尚未完善,若睡前玩耍過度,會使大腦皮質部分區域保持興奮,即使入睡後仍可能出現身體抽動、踢被子等現象。
-
身體不適:如睡前吃太多導致腸胃積食,睡眠中腸胃蠕動使寶寶感到不舒服,會不自主翻身、踢被子。
-
被子材質與厚度問題:過厚或不透氣的被子可能讓寶寶感到悶熱或不適,寶寶為了調節體溫或尋找舒適感,會踢掉被子。選擇質地輕柔、透氣的棉被有助減少踢被子情況。
總結來說,寶寶踢被子多半是因為生理發展階段的自然動作練習、神經系統尚未成熟導致的睡眠抽動,以及身體不適或睡眠環境不佳造成的不舒服反應。家長可透過調整睡前活動、飲食及被褥選擇,幫助寶寶獲得更舒適的睡眠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