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子宮收縮痛
產後子宮為恢復到孕前大小,會持續收縮,這種收縮會引起疼痛,尤其在哺乳時因乳頭刺激促使催產素分泌,子宮收縮更明顯,疼痛感也較強烈。這種疼痛通常在產後三天內最明顯,之後會逐漸減輕。 -
傷口痛
若有會陰切開或剖腹產,傷口疼痛是常見問題,需適當照護避免感染與疼痛加劇。 -
乳房脹痛
哺乳初期乳腺充血、乳汁分泌增加,可能導致乳房脹痛,若哺乳姿勢不當還可能引發乳腺炎。 -
骨盆及腰背疼痛
懷孕期間荷爾蒙(如鬆弛素)使骨盆韌帶鬆弛,分娩後骨盆關節不穩定,加上懷孕時身體重心改變,腰椎前凸增加,造成腰背部肌肉和脊椎壓力增大,導致腰背痛。此外,照顧嬰兒時長時間抱姿勢不當、哺乳姿勢錯誤,也會引起肩頸、腰背、骨盆腔痠痛。 -
慢性疲勞與姿勢不良
長時間照顧嬰兒、睡眠不足,容易造成慢性疲勞,進一步加劇肌肉痠痛,若不及時調整,可能發展成慢性問題,如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
產後疼痛的緩解建議
-
避免錯誤姿勢
哺乳時可使用哺乳枕或抱枕支撐手臂和背部,減少肌肉負擔。彎腰時應蹲下再動作,避免腰部過度用力。 -
規律運動
產後適度運動有助恢復肌力,尤其是凱格爾運動和核心肌群訓練,能強化腹部及骨盆肌肉,改善痠痛及尿失禁問題。 -
休息與放鬆
充足休息有助身體修復,避免過度疲勞,必要時可尋求專業物理治療或中醫協助。 -
疼痛管理
若子宮收縮痛難耐,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止痛藥物,並注意子宮收縮狀況,確保復舊正常。 -
專業協助
若疼痛持續或加劇,建議尋求婦產科醫師、物理治療師或中醫師評估與治療,避免慢性疼痛形成。
總結來說,產後疼痛多因生理結構變化及照顧嬰兒姿勢不當所致,透過正確姿勢、適度運動與充分休息,多數疼痛可獲得緩解。如疼痛嚴重或持續,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