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餵與擠乳在泌乳量與母嬰互動上有明顯差異,以下為比較重點:
泌乳量方面
-
親餵:寶寶直接吸吮乳頭,能有效刺激泌乳激素分泌,促進乳腺細胞製造奶水。寶寶吸吮的頻率與強度會直接影響泌乳量,通常寶寶吸得越頻繁,泌乳激素分泌越多,奶水產量也越多。
-
擠乳:需要以頻繁且規律的擠奶來模擬寶寶吸吮的刺激,通常建議每2~3小時擠奶一次,尤其夜間泌乳激素分泌較高,夜間擠奶可增加泌乳量。擠奶時長與頻率是關鍵,擠奶時間表可幫助媽媽維持泌乳量。
-
左右奶量差異:無論親餵或擠乳,左右乳房的泌乳量可能不同,原因包括乳房對泌乳激素敏感度不同、血液循環差異或刺激頻率不均。寶寶偏好吸吮一側會導致該側泌乳量較多,另一側可能因刺激不足而減少泌乳。
母嬰互動方面
-
親餵:親餵不僅是營養供應,更是母嬰情感連結的重要時刻。寶寶可自主決定吸吮時間與頻率,促進安全感與親密感的建立。心理學研究指出,母嬰關係的建立對嬰兒未來的人際關係有深遠影響,親餵有助於促進這種正向關係。
-
擠乳:擠乳雖能維持奶量,但缺少寶寶直接吸吮的親密接觸,母嬰間的肢體互動與情感交流較少。擠乳後通常需用瓶餵,可能減少母嬰皮膚接觸與眼神交流,對情感連結的促進效果不如親餵。
總結比較表
項目 | 親餵 | 擠乳 |
---|---|---|
泌乳量 | 寶寶吸吮直接刺激,泌乳激素分泌自然且充足 | 需頻繁且規律擠奶模擬刺激,夜間擠奶尤為重要 |
左右奶量差異 | 寶寶偏好一側可能造成差異 | 擠奶頻率不均也會造成差異 |
母嬰互動 | 促進親密感與安全感,增強情感連結 | 缺少直接吸吮的親密接觸,情感交流較少 |
寶寶自主性 | 寶寶可自主決定吸吮時間與頻率 | 由媽媽控制擠奶時間與量 |
親餵在促進泌乳量與母嬰情感互動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而擠乳則需靠規律且頻繁的擠奶來維持泌乳量,但母嬰間的情感連結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