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照護與治療建議如下:
臨床照護重點
- 定時更換尿布:保持尿布乾淨,減少細菌與會陰部接觸時間,改善悶熱環境,降低感染風險。
- 排便後清潔:使用溫水由前往後清洗寶寶會陰部,避免將腸道細菌帶入尿道。
- 男寶寶包皮清潔:洗澡時輕推包皮,清除污垢及尿漬,預防細菌滋生。
- 補充水分與酸性果汁:多喝水及蔓越莓汁,有助於酸化尿液,抑制細菌生長。
- 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發燒、尿急、尿痛、腹痛及會陰部皮膚紅腫等症狀,必要時就醫。
診斷方式
- 尿液常規檢驗與細菌培養確認感染。
- 腎臟膀胱超音波評估腎臟及輸尿管狀況。
- 排尿性膀胱尿道攝影(VCUG)檢查膀胱及尿道結構異常。
- 核子醫學檢查(如DMSA掃描)評估腎臟功能及損傷。
治療建議
感染類型 | 治療方式 | 治療時間 |
---|---|---|
新生兒及幼兒泌尿道感染 | 住院靜脈注射抗生素 | 約10天以上 |
膀胱炎、尿道炎 | 口服抗生素 | 3~7天 |
腎盂腎炎 | 靜脈注射抗生素 | 10天以上 |
急性細菌性腎炎 | 靜脈抗生素 | 3週以上 |
- 新生兒及幼兒感染通常需住院靜脈抗生素治療,直到尿液培養陰性。
- 大孩童若為上泌尿道感染(如腎盂腎炎)需靜脈抗生素治療,下泌尿道感染可口服抗生素。
- 治療期間及結束後,尤其是小於2歲幼童及反覆感染者,需進行影像學檢查,排除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如水腎、膀胱輸尿管逆流),嚴重者可能需長期預防性抗生素或手術矯正。
預防措施
- 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
- 避免憋尿,鼓勵寶寶多喝水。
- 定期追蹤及檢查,特別是有反覆感染或異常影像學結果者。
以上建議綜合自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產後護理之家及其他醫療機構的臨床經驗與指引,適用於寶寶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照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