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體重過低(尤其是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兒)時的營養補充策略,主要目標是促進生長發育,避免生長遲滯,並支持腦部及器官發育。以下為主要的營養補充策略:
-
早期建立腸道營養與靜脈營養配合
低體重新生兒若無法立即建立腸道營養,需先以靜脈營養維持基本熱量與蛋白質攝取,待腸道功能穩定後逐步轉為腸道餵食。 -
優先哺餵母乳並加強營養強化
母乳是早產及低體重寶寶最理想的營養來源,因其易消化吸收且含有免疫保護成分。為補足熱量與蛋白質不足,建議在母乳中添加母乳添加劑(如母乳營養補充品),以提高熱量密度和蛋白質含量,通常每50c.c.母乳加1包添加劑,需求量高時可加倍使用。 -
蛋白質與熱量的適當補充
研究顯示,早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約3 g/kg/日)和熱量能顯著提升出院時體重及長期發展指標。蛋白質攝取增加1 g/kg/日,對認知發展有明顯正面影響。 -
微量營養素補充
除了大量營養素,銅、鋅、鐵等微量元素對早產兒腦部發育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鐵的補充可避免日後發展障礙。 -
追趕生長的黃金期營養管理
出院後前兩個月是追趕生長的關鍵期,應持續使用營養強化奶粉或母乳添加劑,確保寶寶能補回出生時的營養不足。 -
其他照護配合
除了營養補充,維持適宜的環境溫度(約25~28度)及適度的嬰兒按摩,有助於促進消化與肌肉發展,支持整體成長。
綜合以上,低體重新生兒的營養補充策略重點在於:早期靜脈與腸道營養結合、優先哺餵母乳並加強營養強化、適量補充蛋白質與微量元素,以及把握出院後追趕生長的黃金期,以促進體重及神經發展的最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