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引起的聽力損失主要是因為中耳結構受感染或破壞,導致聲音傳導受阻,屬於傳導性聽力損失。若中耳炎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耳膜穿孔、中耳積水、聽小骨鏈損傷,甚至慢性中耳炎,進一步加重聽力受損,嚴重時可能導致失聰。

中耳炎引起的聽力損失類型

  • 傳導性聽力損失:因中耳感染導致耳膜破損或聽小骨鏈功能障礙,聲音無法有效傳導至內耳。
  • 混合型聽力損失:部分患者可能同時有內耳感音細胞或聽覺神經受損,造成傳導性與感音性聽力損失並存。

手術治療選項

中耳炎的手術治療主要針對慢性中耳炎或耳膜穿孔,目標是清除感染、重建中耳結構及恢復聽力:

手術類型 內容說明 特點與恢復
傳統顯微鏡手術 透過耳後切口擴大外耳道,清除病變組織,使用顳肌筋膜或軟骨修補耳膜破洞,重建聽小骨鏈。 需全身麻醉,手術時間約1.5-2小時,術後住院3-5天,恢復期較長。
微創內視鏡手術 利用內視鏡經耳道進行手術,視野更清晰,創傷較小,能更精確地清除病灶及修復耳膜。 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適合部分患者。

手術後若聽力仍有損失,患者可考慮配戴助聽器輔助聽力恢復。

總結

  • 中耳炎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中耳結構破壞,造成傳導性或混合型聽力損失。
  • 手術治療以清除感染、修補耳膜及重建聽小骨鏈為主,傳統顯微鏡手術與微創內視鏡手術各有優缺點。
  • 手術後仍需定期追蹤聽力狀況,必要時配合助聽器使用。

以上資訊有助於了解中耳炎引起聽力損失的機制及可行的手術治療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