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的味道會受到母親飲食的明顯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蛋白質攝取影響味道:如果母親在坐月子或進補期間攝取較多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類,母乳的味道會帶有較重的蛋白質氣味,這種氣味有時被形容為「腥味」,但其實是乳清蛋白和乳鐵蛋白的自然氣味,並非腐敗味。

  • 辛辣及重口味食物的影響:食用麻辣鍋、大蒜、蔥薑等辛香料會改變母乳的氣味,但不會讓母乳本身變辣。建議哺乳期飲食以均衡清淡為主,避免過多刺激性食物。

  • 刺激性及味道濃郁食物應避免:辣椒、辛辣調味料、咖啡、酒、酸醋等可能改變母乳味道,且可能影響寶寶的接受度,哺乳期宜避免這類食物。

  • 母乳味道影響嬰兒味覺偏好:母親飲食中的味道會透過母乳傳遞給嬰兒,讓嬰兒從小接觸多元味覺,有助於培養寶寶未來不偏食。例如,母親懷孕末期或哺乳期間喝胡蘿蔔汁,寶寶日後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

總結來說,母親飲食會直接影響母乳的味道,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會讓母乳味道較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會改變氣味但不會改變味道的本質,且多樣化且均衡的飲食有助於寶寶味覺發展與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