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姿時間的重要性

趴姿(Tummy Time)對寶寶的身心發展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 促進肌肉發展:趴姿能訓練寶寶支撐背部、頸部和肩膀的肌肉,有助於寶寶學會抬頭、翻身,促進運動技能發展。
  • 提升協調和平衡能力:趴姿讓寶寶手腳活動更多,刺激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發展,有助於平衡感。
  • 預防頭型變形:趴睡能減少扁頭和斜頸的機率,讓寶寶頭型較圓潤好看。
  • 減少脹氣:趴睡時寶寶吸入空氣較少,有助於減少脹氣問題。
  • 促進寶寶情緒穩定:趴姿有助於安撫寶寶,減少哭鬧,讓寶寶更容易入睡。

趴睡的安全考量

雖然趴睡有許多好處,但直接讓寶寶趴著睡覺存在窒息風險,因為趴睡時吸入空氣較少,口水容易堆積,且不易散熱,可能導致體溫過高,增加嬰兒猝死風險。因此,醫學界普遍建議寶寶睡覺時應採用仰睡姿勢以確保安全。


如何讓寶寶習慣趴睡(趴姿時間)

  1. 從出生就開始練習趴姿: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開始趴姿練習,越早開始越好。
  2. 逐步增加趴姿時間:初期可以從幾分鐘開始,逐漸延長趴姿時間,讓寶寶慢慢適應。
  3. 利用親子互動增加安全感
    • 媽媽可以仰躺,將寶寶放在肚子上,輕輕撫摸背部。
    • 將寶寶抱起來,臉朝向媽媽眼睛前方,輕輕搖晃。
    • 坐著時將寶寶放在大腿上趴著,輕撫背部。
    • 站著時用手托住寶寶胸腹部,臉朝下輕輕搖晃。
  4. 創造有趣的環境:在寶寶趴著時放置玩具或鏡子,吸引寶寶注意力,讓他們更願意趴著活動。
  5. 避免趴睡睡覺:趴姿時間應限定在清醒且有大人看護的時候,睡覺時仍建議採用仰睡姿勢以保障安全。

總結來說,趴姿時間對寶寶的肌肉發展、協調能力及頭型塑造非常重要,但趴睡睡覺存在安全風險,應避免。父母可透過親子互動和逐步適應的方式,讓寶寶習慣趴姿,促進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