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優秀小孩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策略。以下是經過驗證的12個方法與技巧:
溝通與傾聽
少說教,多傾聽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改進溝通技巧,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句話,能更有效地與孩子互動。同時要尋求理解孩子的想法,發揮好奇心去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認可與鼓勵
注意孩子做對的小事,而不是只關注錯誤。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天賦——研究顯示,當我們說「你努力念書,所以考得這麼好」時,比起「你很聰明」能更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自尊心。
親子互動品質
營造高品質的親子時光至關重要。善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例如共度美好的早餐時光,邊享用早餐邊溫和地詢問孩子的計畫。主動參與孩子喜歡的活動,而不是硬要他們配合大人的興趣,這能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連結。給予孩子一對一的高品質時間,即使只有短短10分鐘,也要確保這段時間不受手機或工作干擾。
允許失敗與挫折
別怕讓孩子失敗。讓孩子經驗被拒絕和失敗,這是教導人生經驗最好的時機。失敗能教會孩子:失敗不是結束、你的堅強讓你能夠面對失敗,以及人生還有其他選擇。
情緒管理與韌性
幫助孩子描述感受和情緒,培養他們的心理韌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只叫他們「振作起來」,而要真正幫助他們處理情緒。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恆心、自制、延遲滿足、耐心和勇敢等恆毅力特質。
親密關係與安全感
與孩子保持親密關係。父母在孩子三歲及之前的悉心照料,不僅能提升幼年時的學業成績,更能幫助他們在30歲時擁有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更高的學術成就。及時回應孩子的信號和訊息,為他們提供安全感。
身教與榜樣
父母的情緒、言行是孩子都會接受到的,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需要檢視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修正,向孩子示範如何回應錯誤。
年齡適應性互動
因應不同年齡調整互動方式。對於6到12歲的孩子,可以多運用遊戲方式互動,比如一起運動、製作手工藝品,讓學習和交流在歡笑中自然發生。對於青少年,則要懂得尊重他們的隱私,同時維持開放的溝通管道。
錯誤與成長
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當成提升教育方法的機會,讓孩子在犯錯中成長,而不是動不動就留下懲罰。
早期教育基礎
及早教會孩子數學。研究結合了美國、加拿大及英國35,000位學前兒童的數據,發現愈早學習數學,愈能讓小朋友取得優勢,特別是學習數字、排序及基本數學概念。
期望與信念
給予孩子更高的期望。在皮格馬利翁效應下,當小朋友被賦予更高期望時,他們會表現得更好。
健康飲食習慣
父母了解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令人擁有更高的專注力和生產力。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建立對身體健康的正面飲食習慣。
這些方法的核心在於:建立信任、允許成長、提供支持,以及父母本身的示範作用。透過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能幫助孩子發展出自信、韌性和優秀的品格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