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的基本法則與行為指標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先連結情感再矯正行為:教養的基礎是建立親子間的情感連結,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被接納,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其行為改正。例如,先認可孩子的感受,再溫和地告知行為界限。

  • 讓孩子參與決策與過程:鼓勵孩子參與家庭規則的制定與日常安排,培養其責任感與自主性,而非單純命令或替孩子完成事情。

  • 建立一致且明確的規律與慣例:透過慣例表或固定流程,讓孩子知道日常生活的步驟與期待,有助於孩子快速學習並養成良好習慣。

  • 以身作則,尊重孩子:父母應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才能學會尊重他人。提出要求時,應用尊重的語氣與方式。

  • 父母態度一致:管教時父母雙方需保持一致的態度與規範,避免孩子利用父母間的矛盾來逃避規範。

  • 多給予讚美與肯定,少用糾正:多讚美孩子的正確行為,幫助建立自信與正向行為模式,讚美的頻率應遠高於糾正。

  • 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每個孩子不同,教養方式需因應個別差異調整,保持公平但不一律對待。

這些法則強調的是正向教養理念,重視情感連結、尊重與參與,並透過一致性與讚美來引導孩子行為,促進親子間的信任與尊重,建立良好的教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