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語言重複的心理與神經發展可能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語言思考與內在對話的自然過程:有些孩子在語言發展較敏感時,會透過重複說話來強化記憶或檢查語句是否表達清楚,這種默念或內在對話有助於組織思緒與自我調節。
-
仿說(Echolalia)現象:寶寶會重複聽到的話語,分為即時性仿說(立刻重複)與延遲性仿說(延後重複),這是語言發展的正常階段,有助於他們理解語言並嘗試回應。
-
神經發展特質:在自閉症光譜、亞斯伯格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等神經多樣性孩童中,可能出現語言重複作為自我刺激或延遲仿說的行為,這不一定是病態,而是他們處理語言或情緒的方式。
-
口吃與語言流暢性問題:部分孩子因大腦運作與口語表達不同步,或情緒壓力、遺傳因素,會出現重複音節、詞彙或句子拖長的現象,這是口吃的一種表現。
-
情緒與心理因素:孩子在情緒受挫或缺乏正向鼓勵時,可能透過重複語言來尋求安全感或表達內在情緒。
-
生理與神經因素:聽覺障礙、腦部損傷、智能不足(如唐氏症)等也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與重複語言行為。
所以,寶寶語言重複行為可能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也可能反映神經發展特質或情緒調節的需求。若重複行為伴隨社交溝通困難、情緒問題或語言發展遲緩,建議尋求專業評估與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