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語言發展中,家長常見的困擾主要包括:

  • 寶寶語言發展遲緩,如一歲半仍不會說單字、不回應叫名、不會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等。
  • 寶寶發音不清楚,家長擔心孩子說話不標準。
  • 與寶寶溝通困難,例如孩子不願意回應或互動,家長不知如何引導。
  • 家長焦慮與不確定何時該尋求專業協助

針對這些困擾,專家與相關資源建議的應對策略包括:

  1. 積極回應與讚賞寶寶的語言嘗試
    不要求發音完全準確,若寶寶咬字不清,家長可將其話語正確複述一遍,避免模仿錯音,並以正面態度鼓勵寶寶多說。

  2. 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與社交機會
    帶寶寶參加遊樂場、小朋友生日會、幼兒園等社交活動,讓寶寶多接觸同齡小朋友,促進語言學習與溝通能力。

  3. 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
    回應寶寶的手勢、聲音與說話,給予寶寶足夠時間回應,避免語速過快或心急,形成一來一往的溝通。

  4. 使用ROCK策略促進語言發展

    • Repeat(重複動作與詞彙)
    • Opportunities(給予寶寶時間表達)
    • Cue(停下來期待寶寶反應)
    • Keep it fun(保持遊戲趣味性)
      透過遊戲和互動讓語言學習更自然。
  5. 親子共讀
    選擇詞語、情節、語句結構重複的書籍,邊讀邊指著圖片說明新詞彙,幫助寶寶建立詞彙與語言結構的連結。

  6. 及早察覺語言發展異常並尋求專業協助
    若寶寶出現不回應名字、不會用手指指物、不說單字等疑似語言發展遲緩徵兆,應及時諮詢言語治療師或相關專業,避免延誤治療。

  7. 了解語言發展的生理與環境因素
    包括聽力障礙、口腔結構問題、神經系統發育異常,以及語言刺激不足等,針對不同原因採取相應的介入措施。

所以,家長應以耐心、正面且積極的態度陪伴寶寶語言學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與互動機會,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這樣能有效幫助寶寶克服語言發展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