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寶寶的學習能力
粗動作發展
一歲半的寶寶已經能獨立行走、跑步,跌倒次數明顯減少,並開始喜歡攀爬、上下樓梯、從椅子爬下等動作,顯示肌肉控制與平衡能力大幅進步。他們也能進行較複雜的動作,如踢球、用腳移動三輪車,甚至嘗試跳躍。
細動作發展
手眼協調能力提升,能疊積木、一頁一頁翻書、嘗試串珠(洞口較大的),並對身體部位(如手指、手腕)的運用更為熟悉。寶寶也會模仿大人使用日常用品,例如拿梳子梳頭、拿布擦桌子,即使動作不標準也沒關係,重點在於模仿與學習。
語言與認知發展
詞彙量明顯增加,除了「爸爸」、「媽媽」外,至少能說5個以上有意義的單字,並開始嘗試將兩、三個詞組成短句(語法不一定正確)。能理解簡單指令(如「把車車放在桌上」)、辨認物品名稱與身體部位,並知道自己的名字,會以名字自稱而非「我」。邏輯思考開始萌芽,能透過對話指認物件。
社會情緒發展
自我意識萌發,情緒表達更豐富,除了喜悅、悲傷、害怕外,也會出現更多正向與負向情緒。開始展現「分享式」的互動,例如用手指有趣的東西與他人分享,或拿玩具給大人以延續互動。與熟悉的大人可進行簡單的假扮遊戲,互動時間可持續4~6分鐘,過程中會有眼神與語言溝通。
親子互動技巧
日常互動
- 多給予模仿機會:讓寶寶觀察並模仿大人使用物品、做家事,即使動作不標準也要鼓勵。
- 語言刺激:多與寶寶對話,描述日常活動與物品名稱,擴充詞彙量。當寶寶嘗試說話時,耐心聆聽並適當回應。
- 簡單指令練習:給予明確、簡單的指令(如「去拿湯匙」),幫助寶寶理解並執行,增強語言與認知連結。
- 情緒接納與引導:接納寶寶的情緒表達,適時安撫與引導,例如在玩具爭執時協助分享,並解釋原因。
遊戲與學習
- 假扮遊戲:透過角色扮演(如扮家家酒)促進想像力與社交能力,過程中可教導物品名稱與社會規則。
- 親子共讀:選擇繪本讓寶寶指出圖中的物品、動物,鼓勵寶寶主動參與說故事,提升語言與認知能力。
- 動作遊戲:設計爬行、踢球、疊積木等活動,促進粗細動作發展,並在遊戲中融入顏色、形狀等認知概念。
- 探索與嘗試: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寶寶自由探索,鼓勵自主嘗試,即使失敗也要給予正向回饋。
互動小技巧
- 以寶寶為中心:觀察寶寶的興趣,跟隨其引導進行互動,例如寶寶指著某物時,順勢描述並延伸對話。
- 重複與規律:寶寶喜歡反覆性的學習,可重複唱同一首兒歌、講同一個故事,加深記憶與理解。
- 適當放手:在安全前提下,讓寶寶自己完成簡單任務(如穿衣時伸手腳),培養自理能力與自信心。
小結
一歲半的寶寶正處於動作、語言、認知與社會情緒快速發展的階段,親子互動應以鼓勵模仿、語言刺激、遊戲探索為主,並接納寶寶的情緒與自我意識萌芽。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互動與有目的的遊戲,能有效促進寶寶的全面發展,並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