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班與學校課程中經典古文的推廣方式

讀經班的推廣方式

  • 教材選擇:以《三字經》、《百家姓》、《大學》、《中庸》、《論語》、《老莊》、唐詩等經典為主,甚至可納入佛經或其他具文化價值的文本。
  • 教學原則:強調「先求熟讀,不急求懂」,讓兒童反覆誦讀原文,不強求立即理解內容,而是讓經典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內化。
  • 教學安排:每週上課1~2次,每次約1.5小時,分階段複習、考試與教讀,並鼓勵家長每日陪伴兒童複習,透過持續誦讀強化記憶。
  • 教學方法:結合遊戲、唱作、表演等活潑方式,提升兒童興趣與參與感,並透過集體誦讀增強效果。
  • 預期效果:提升識字量、記憶力、注意力,並有助於人格成長與文化素養的累積。

學校課程中經典古文的推廣方式

  • 教材編選:依據課綱(如108課綱),選入不同時代、文體與主題的經典文章,兼顧古典與現代,並附上提解、問題討論與延伸閱讀。
  • 教學方法:除字詞解釋外,著重挖掘古文的核心意義與現代價值,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例如摘取經典佳句深入討論,或結合時事議題(如AI)進行跨領域對話。
  • 學習策略:鼓勵學生自行翻譯古文,培養語感;對照白話翻譯,理解文言與白話的差異;分章分段朗讀,體會音韻與節奏。
  • 課程設計:可採單元式教學,由淺入深,融入自主學習與多元評量,並利用寒暑假補充經典閱讀,減輕考試壓力下的學習負擔。
  • 數位資源:提供線上課程、名師講解影片等,方便學生隨時學習與複習。

兩者比較

項目 讀經班 學校課程
教材 經典為主,範圍廣泛 課綱指定,兼顧時代與文體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不強求理解 理解文意、現代應用、跨領域整合
教學方法 遊戲、唱作、集體誦讀 翻譯、討論、朗讀、數位學習
學習目標 記憶力、識字量、人格薰陶 語文能力、批判思考、文化素養
參與對象 以兒童為主,家長可陪同 各級學生,依年級調整難度

小結

讀經班與學校課程在經典古文推廣上各有特色:讀經班強調反覆誦讀與文化薰陶,適合早期記憶與人格培養;學校課程則注重理解、應用與批判思考,並結合現代教育理念與數位資源。兩者相輔相成,可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古文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