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的通報與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1. 不良反應定義與分類
    嚴重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危及生命、造成永久性殘疾或傷害、導致住院或延長住院時間、胎兒先天畸形等情況。

  2. 通報流程

    • 發現疑似不良反應個案時,應詳填「流感疫苗接種嚴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單」,並立即通報衛生局或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ADR)。
    • 民眾若懷疑接種後出現不良事件,也可透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922專線通報,或由醫師在就醫時填寫通報表。
    • 通報必須由一般醫療人員、合約醫療院所或基層預防接種人員進行,並於TCDC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填報。
  3. 監測目的與方式

    • 監測目標為即時發現重要疑似不良事件,快速評估是否與疫苗相關,並評估特定不良事件(如GBS等)發生率。
    • 採用被動監測方式,收集所有懷疑與疫苗相關的事件,並進行因果關係釐清。
  4. 處理與後續

    • 配合個案病情調查,提供必要醫療協助。
    • 若通報個案後續死亡且懷疑與疫苗相關,可將不良事件嚴重性變更為「死亡」。
    • 疾管局會進行專家審議以釐清因果關係,並可協助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
  5. 通報案例與安全性

    • 近年通報案例中,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多數為過敏反應且已痊癒。
    • 流感疫苗為安全有效的不活化疫苗,常見輕微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燒、倦怠,通常1-2天內恢復。
  6. 注意事項

    • 不良事件不等同於副作用,需釐清因果關係。
    • 不應通報與疫苗無關的死亡(如交通事故、既有疾病死亡)或胎兒先天異常導致流產。

綜合以上,流感疫苗不良反應的通報與監測體系強調即時通報、專業評估與因果關係釐清,以確保疫苗安全並保障民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