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親會中分享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點滴,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進行:

  • 利用學生作品與生活週報呈現:老師可蒐集學生的日記、繪畫或其他學習成果,製作成生活週報或展示板,讓家長直觀感受孩子在校的學習與生活狀況。例如,將學生的日記與插畫剪貼成A3尺寸的週報,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文字與圖像表達。

  • 安排學生表演與成果展示:透過學生的歌唱、舞蹈、樂器演奏或手語表演,展現孩子的學習成果與多元才能,增進家長對孩子學習生活的理解與認同。

  • 導師與任課教師分享教學計畫與學生表現:導師可向家長說明班級學習活動與孩子的生活點滴,並邀請任課教師介紹各科教學計畫與學生學習成果,讓家長更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

  • 設計親子教養議題討論:利用班親會時間安排家長分組討論親子教養相關問題,透過個人思考、兩兩對話、組內分享及全體討論,促進家長間的交流與學習,並讓家長理解學校素養教育的內涵,如學習如何學習、思考與合作。

  • 透過班網、Line群或紙本電子檔分享:除了班親會現場分享外,老師也可透過數位平台或紙本資料,持續向家長傳達學生的學習點滴與親子教養資源,保持家校溝通的連續性。

  • 營造真誠分享與互助氛圍:班親會中鼓勵家長真誠分享經驗與疑問,老師則以理解與包容的態度回應,促進親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並強化家長間的資源互通與支持。

這些方法能讓家長更具體且多元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情況,增進家校合作,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