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親會的流程通常包括準備工作、老師報告、家長回饋與自由發言等環節,現場活動則可結合學生作品展示、影片播放及親子互動遊戲等,讓家長更了解班級狀況並促進親師生交流。
具體流程參考如下:
-
準備階段
- 準備班級行事曆、評量標準、考試範圍、品德教育重點、教學重點及家長協助事項。
- 準備茶水、學生作品、照片或影片展示。
- 班級家長通訊錄(需尊重家長意願)。
-
會議流程
- 8:00-8:10 自由參觀學生作品或教室布置。
- 8:10-8:20 老師報告班級經營、教學重點及其他事項。
- 8:20-8:30 家長輪流自我介紹並分享意見(每人約兩分鐘)。
- 8:30 起自由發言,討論與交流。
- 結束後,若有需要可進行個別談話。
-
現場活動設計建議
- 讓孩子在明信片上寫下對父母的感謝或祝福,家長現場尋找並分享,增進親子情感。
- 透過解謎或互動遊戲活絡氣氛,促進家長間交流。
- 會議中穿插小故事、小短文或親職教育資訊,讓家長帶著啟發與思考離開。
-
正式場合流程範例(如中學班親會)
- 18:15-18:30 準備工作。
- 18:30-18:50 家長簽到就座。
- 18:50-19:30 校長及家長會長致詞,校務報告。
- 19:40-20:30 各班導師主持親師互動交流。
- 20:30 散會。
這些流程與活動設計能有效促進家長對孩子學習與班級經營的了解,並加強親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