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爛班導」(指班導師溝通或管理不佳),學生與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溝通策略,以促進良好互動並改善班級狀況:
1. 選擇合適的溝通時機與方式
- 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因為這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尊重,讓老師更難管理班級。若有不滿,應私下且正面地表達,避免情緒化指責。
- 約定合適的時間與地點溝通,例如老師空堂、放學後半小時,或晚上8~9點較適合電話聯繫,確保雙方心情平和,溝通更有效。
2. 採用同理心與尊重的態度
- 理解老師的工作壓力與班級管理難處,避免理念上的筆戰,保持尊重與同理心,讓溝通更順暢。
- 家長可先詢問老師對孩子的觀察,並表達對孩子的關心與支持,建立合作關係。
3. 聚焦孩子的成長與問題解決
- 以孩子的學習與行為為中心,避免情緒化的指責,提出具體問題與建議,並聆聽老師的回應。
- 必要時,邀請學校其他專業人員(如心理師、特教老師)共同參與溝通,從多角度協助孩子。
4. 建立正向的溝通習慣
- 家長可給予老師即時的正面回饋,增進彼此信任。
- 雙方應保持開放態度,定期回報孩子的進步與變化,促進合作。
5. 學生自我表達的技巧
- 學生可學習適當表達需求,例如使用「看我」字卡等非對抗方式引起老師注意,避免直接頂撞。
- 鼓勵學生在適當時機與老師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困難,促進理解。
綜合以上,面對爛班導,學生與家長應以尊重、同理、合作為基礎,選擇適當時機與方式,聚焦孩子的需求與成長,並可結合學校資源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改善親師關係與班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