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班親會中的角色主要是促進親師合作、了解孩子學習狀況、協助學校推動教育事務,並且透過有效的互動技巧,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支持孩子的身心發展與學習成長。
具體來說,家長在班親會中的角色包括:
- 溝通橋樑:家長可利用班親會機會,向老師介紹孩子的特質與需求,讓老師更了解孩子,並詢問老師希望家長在家中如何協助孩子學習。
- 教育參與者:家長應配合學校教學目標,積極參與學校活動與志工服務,協助推動校務與班級教育事務。
- 支持者與協調者:家長會長或代表可協助處理親師生間的溝通與衝突,並在突發事件中提供協助。
在互動技巧方面,家長可採用以下方法:
- 及早建立良好關係:一開學就利用班親會認識老師,主動分享孩子的狀況,展現對孩子學習的關心。
- 情理法兼顧:親師互動應有情感基礎,避免只用理性或法律爭辯,促進和諧溝通。
- 真誠分享與傾聽:在班親會中,家長應真誠表達意見,也傾聽老師與其他家長的看法,促進理解與包容。
- 適時面對面溝通:對於重要或敏感事項,建議採用面訪方式,增進誠意與信任。
- 準備與配合會議流程:了解班親會的議程與目標,積極參與討論,並配合老師的引導與安排。
所以,家長在班親會中扮演的是積極參與者與溝通協調者的角色,透過真誠、尊重與合作的互動技巧,能有效促進親師合作,支持孩子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