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淚管阻塞的成因與分類主要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大類。
-
先天性鼻淚管阻塞
- 多見於新生兒,約有2-6%的嬰兒出生時鼻淚管末端接近鼻腔處有一層薄膜未完全打開,導致淚液排出不暢,造成淚眼汪汪及黏稠分泌物。
- 此薄膜通常會在出生後數週至1歲內自然退化或打開,症狀多可改善。
- 治療多以眼藥水、眼部清潔及按摩為主,利用按摩壓力幫助打開阻塞的薄膜。
-
後天性鼻淚管阻塞
- 主要發生於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 常見原因包括:
- 退化性改變:隨年齡增長,鼻淚管組織老化、纖維化,管腔變窄,淚液排出受阻。
- 感染與發炎:慢性結膜炎、眼瞼炎、鼻竇炎等鄰近組織的反覆感染或發炎,導致鼻淚管粘黏或狹窄。
- 外傷:鼻部或眼角受傷可能造成鼻淚管斷裂、狹窄或結痂阻塞。
- 腫瘤:鼻腔或淚囊腫瘤壓迫鼻淚管,阻礙淚液排出。
- 醫源性因素:如鼻竇或眼部手術後的併發症。
- 其他少見原因:異物阻塞、淚點狹窄、自身免疫疾病、化療藥物或放射線治療等。
鼻淚管阻塞會導致淚液無法正常排出,造成眼淚溢出、眼睛不適、分泌物增加甚至感染。治療方式依原因不同,可能包括按摩、藥物、氣球擴張術或手術(如淚囊鼻腔吻合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