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姓俱樂部與相關倡議團體在推動子女從母姓的角色與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推動法律與社會觀念改變
    從母姓俱樂部是推動《民法》第1059條修正的重要倡議團體之一,該條文於2007年通過,將子女姓氏由「原則從父姓」改為「父母約定之」,開啟了子女可從母姓的法律可能性。這是婦女運動多年努力的成果,象徵對傳統父權姓氏制度的突破。

  2. 提供支持與經驗分享平台
    從母姓俱樂部定期舉辦活動,邀請從母姓家庭的父母與子女分享親身經驗,並分析從母姓的現況數據,讓更多人了解實務上的挑戰與意義。例如,2025年5月舉辦的成年禮活動,慶祝第一批從母姓的孩子成年,強化社群認同感。

  3. 解答社會疑慮與推廣平等理念
    該俱樂部蒐集並回應從母姓家庭常見的問題,如親友的反應、傳統壓力等,並鼓勵夫妻間平等協商姓氏問題,促使從母姓成為日常選項,而非少數特例。倡議者強調,改變傳統姓氏觀念是促進性別平等的重要一步。

  4. 與其他婦女團體合作,擴大影響力
    從母姓俱樂部與多個婦女團體如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等協力合作,形成推動性別平權的聯盟,提升倡議的社會能見度與政策影響力。

  5. 數據監測與政策倡議
    俱樂部持續監測從母姓的比例變化,雖然比例仍低(約3%至5.9%間微幅上升),但透過數據分析與公開討論,持續推動社會對從母姓的接受度與支持。

所以,從母姓俱樂部與相關倡議團體透過法律推動、社群支持、社會教育與跨團體合作,積極改寫傳統姓氏制度,促進性別平等,並逐步提升從母姓的社會認同與實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