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母信仰對嬰幼兒睡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心理安撫與守護感上,有助於促進嬰幼兒的安穩睡眠與健康成長。

床母是臺灣民間信仰中守護兒童睡眠的神明,象徵母親對孩子平安長大的期望。她通常被視為一位慈祥的女性形象,代表母親的愛與守護,並被認為會在夜晚輕拍孩子哄睡,保護孩子免受驚嚇和邪氣,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信仰中,家長會在嬰兒出生後第三天或初次回家當天祭拜床母,祈求孩子能吃得好、睡得安穩,平安長大。祭拜時會將供品放在嬰兒床上,並有特定的禁忌(如不拜魚類、酒、不用筷子、不拜青菜),以避免影響床母照顧孩子的專注力。

此外,床母信仰反映了傳統社會中女性在育兒中的重要角色,透過這種信仰,家長對孩子的關愛與期盼具象化,形成一種心理支持,讓家長在照顧嬰幼兒睡眠時更有信心與安心感,間接促進嬰幼兒的睡眠品質。

所以,床母信仰透過守護神的角色,提供嬰幼兒睡眠的心理安全感,並透過祭拜儀式強化家庭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祝福與關懷,對嬰幼兒的睡眠具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