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床母的由來主要有幾種民間說法,但核心都是將床母視為守護嬰兒健康成長的神祇。其文化背景源自傳統社會對生育與育兒的重視,以及對母職的敬畏與期望。
主要說法包括:
-
床母即鳥母,是註生娘娘身邊的三十六婆姐,負責輔助生育的神祇,象徵生育與守護嬰兒的神力。
-
傳說一對不被祝福的情侶,女孩懷孕生子後去世,男子將她葬於床下,其靈魂化為床母守護孩子,後人為求孩子平安成長而拜床母。
-
另一說是古代一位名叫郭華的書生,途中逝世後被其妻埋於床下,妻子為安撫其靈魂並保佑孩子成長,開始在床上擺酒菜祭拜,形成拜床母的習俗。
文化背景方面,床母信仰反映了傳統社會中女性在生產與育兒中的重要角色,這類女性神祇幫助信徒承擔母職的焦慮與恐懼,成為嬰兒守護神。床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親密的場所(睡眠、養病、出生),被視為有神明守護,尤其是嬰兒在床上度過大量時間,床母被視為溫柔的守護者,驅除噩夢與病痛。
拜床母的習俗通常在嬰兒出生後進行,目的是祈求孩子健康平安、順利成長,與拜七娘媽等母職相關神祇的信仰相似,表達母親對子女的關愛與期望。
所以,拜床母的由來融合了神話傳說與生活經驗,反映出傳統文化中對生命誕生與兒童保護的重視,以及母親角色的神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