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顯示,夫妻是否合併帳戶與感情關係有一定關聯,主要體現在財務管理方式對夫妻互動和關係滿意度的影響上。合併帳戶通常被視為一種促進夫妻間財務透明與共同承擔的方式,可能增進彼此的信任與合作感;但也有研究指出,合併帳戶可能導致夫妻花費較無節制,增加經濟壓力,進而影響感情。

美國聖母大學心理學家卡賓斯基(Garbinsky)等人的研究發現,在長期浪漫關係中,選擇合併帳戶的夫妻與維持獨立帳戶的夫妻在花錢行為上有差異,合併帳戶者可能更傾向於共享消費決策,但也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風險。此外,另一項研究指出,夫妻在考慮合併帳戶時,若能接受這種改變,兩年後的幸福感普遍較高,顯示合併帳戶可能有助於增進夫妻關係的穩定性。

然而,也有觀點強調經濟獨立性的重要性,認為夫妻保留部分獨立帳戶,有助於維持個人自主感與自我價值,避免因財務合併而產生的權力不平衡或依賴感,這對感情關係的健康發展同樣重要。

在台灣的相關研究較少直接探討夫妻合併帳戶與感情關係的心理學面向,但夫妻溝通、情感表露與壓力管理等因素,均被證實與夫妻關係質量密切相關,這些因素也可能間接影響夫妻對財務管理方式的選擇與感受。

綜合而言,夫妻合併帳戶與感情關係的關聯呈現多面向:合併帳戶可能促進財務透明與共同責任感,增進感情穩定;但也需注意財務壓力與個人經濟自主的平衡,夫妻應依自身狀況與溝通結果,選擇最適合的財務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