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常見的病毒疹主要包括玫瑰疹、水痘、腸病毒疹等,這些疹子各有特徵與辨識方式。
-
玫瑰疹(又稱第六病)多由第六型人類皰疹病毒(HHV-6B)感染引起,好發於6個月至2歲嬰幼兒。其特徵是高燒(38~40℃)持續3~5天,退燒後出現玫瑰色斑疹,疹子不癢,常伴有輕微呼吸道症狀和頸部淋巴腫大。由於母體抗體保護,6個月以下嬰兒較少感染,6個月以上感染機率增加。
-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初期為小紅點,數小時後變成微突起丘疹,再形成清澈水疱,接著膿疱,最後結痂脫落。新疹子會在一週內陸續出現,疹子分布全身,伴隨發燒。
-
腸病毒疹常見於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峽炎,症狀包括發燒、口腔後部水泡性潰瘍,皮膚出現手、足、口周圍的紅疹或水泡。
此外,嬰幼兒皮膚感染還可能由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傳染性膿痂疹,表現為紅斑、水皰、膿皰及黃色痂皮,具有高度傳染性。
辨識要點總結:
疹子種類 | 主要病原 | 好發年齡 | 疹子特徵 | 伴隨症狀 |
---|---|---|---|---|
玫瑰疹 | HHV-6B(人類皰疹病毒) | 6個月至2歲 | 玫瑰色斑疹,不癢,退燒後出現 | 高燒3-5天,輕微呼吸道症狀,頸部淋巴腫大 |
水痘 |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 嬰幼兒及兒童 | 由紅點→丘疹→水疱→膿疱→結痂,疹子陸續出現 | 發燒,皮膚癢 |
腸病毒疹 | 腸病毒(克沙奇、伊科病毒等) | 嬰幼兒及兒童 | 手、足、口周圍紅疹或水泡 | 發燒,口腔潰瘍 |
傳染性膿痂疹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嬰幼兒 | 紅斑、水皰、膿皰、黃色痂皮 | 皮膚局部感染,易傳染 |
以上資訊有助於家長及醫護人員初步辨識嬰幼兒病毒疹種類,若有疑慮應及時就醫確診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