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紅疹的常見類型與辨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紅疹類型 | 主要特徵與症狀 | 好發部位與年齡 | 備註與辨別重點 |
---|---|---|---|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 | 皮膚乾燥、發癢、紅腫,可能有裂紋、小水泡,皮膚粗糙,急性期紅腫明顯。 | 好發於嬰幼兒,常見於臉頰、脖子、頭皮等頭部以上部位。 | 主要症狀是強烈癢感,寶寶會不自覺抓癢,可能導致感染。慢性且反覆發作,皮膚乾燥是重要特徵。 |
熱疹(痱子) | 分淺層(透明小水泡)、中層(紅斑、痱子)、深層(紅色丘疹、膿性汗疹),伴隨刺癢感。 | 多發於悶熱環境下,常見於皮膚皺摺處。 | 與濕疹不同,熱疹多因汗腺阻塞引起,通常在天氣熱或流汗多時出現,症狀較短暫且多為小水泡或紅疹。 |
玫瑰疹 | 突發高燒後出現紅色斑疹,斑疹多為玫瑰色,伴隨輕微發癢。 | 6個月至2歲嬰幼兒最常見。 | 由人類疱疹病毒6型或7型引起,通常伴隨發燒,紅疹出現於退燒後,是病毒性感染的表現。 |
錢幣狀濕疹 | 圓形或橢圓形紅斑,伴有發癢和鱗屑。 | 常見於手臂、腿部和背部。 | 形狀明顯,類似錢幣狀,與一般濕疹不同,成因與免疫系統異常及皮膚乾燥有關。 |
靜脈性濕疹 | 皮膚紅腫、發癢,伴有褐色斑點和鱗屑。 | 主要見於下肢,較常見於老年人。 | 與靜脈功能不良有關,嬰兒較少見,主要是成人或老年人的皮膚問題。 |
辨別重點
-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皮膚乾燥、反覆發作、強烈癢感,常見於臉頰及頭皮。
- 熱疹:多因悶熱出汗引起,紅疹多為小水泡或丘疹,癢感較輕,通常短暫。
- 玫瑰疹:伴隨發燒,退燒後出現玫瑰色斑疹,為病毒感染表現。
- 錢幣狀濕疹:形狀明顯,圓形或橢圓形紅斑,伴鱗屑。
- 靜脈性濕疹:多見於成人,尤其是下肢,伴褐色斑點。
若寶寶出現紅疹且伴隨發燒、持續抓癢或皮膚破損,建議盡早就醫診斷與治療,以避免感染或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