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時,父母應以耐心和包容回應,先表達自身情緒並理解孩子,再暫時分開讓雙方冷靜,最後用和緩語氣探問原因並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若孩子情緒失控,父母應避免立即說教,待孩子平靜後再溫和引導,並提供正向選擇,幫助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而非哭鬧。
具體做法包括:
- 表達自身情緒: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但媽媽也很難過」,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 暫時分開冷靜:雙方分開一段時間,避免情緒互相影響,父母可反思自身情緒反應。
- 情緒平復後溝通:用和緩口氣詢問哭鬧原因,並在孩子冷靜時教導他如何用語言表達情緒和需求。
- 擁抱與深呼吸:幫助孩子平靜情緒,讓他知道用說的比哭更有效。
- 提供選擇:用正向語句給孩子選擇,而非命令,促進自主表達。
- 立即制止攻擊行為:若孩子有破壞物品或自傷行為,父母應立即介入制止。
此外,對於嬰兒半夜哭鬧,父母可透過按摩、擁抱、安撫音樂和建立規律作息來減少哭鬧,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也很重要。這些方法有助於建立安全感,減輕寶寶不安情緒。
所以,父母面對寶寶哭鬧時,重點是保持冷靜、理解孩子情緒、適時給予陪伴與引導,並教導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而非單純以哭鬧達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