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心理調適涉及多個階段與挑戰,月嫂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支持角色。

產後媽媽心理調適階段

根據Rubin(1961)提出的母親角色分期,產後媽媽的心理調適可分為三個階段:

  • 接受期(Taking in Phase):產後2-3天,媽媽多聚焦於自身身體狀況與生產經驗,尚未完全進入母親角色。
  • 緊執期(Taking hold Phase):產後3-10天,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寶寶,學習母職技能。
  • 放手期(Letting go Phase):產後10天至3個月,完全接受母親角色,母乳哺育技巧提升。

在這過程中,部分媽媽可能出現情緒低落、心情不穩定,甚至產後憂鬱症,這需要適時的心理支持與專業介入。

產後憂鬱症的因應方式

  • 休息與規律生活:利用寶寶睡眠時間休息,養成規律的哺乳與睡眠習慣。
  • 健康飲食:避免過甜、過鹹及含咖啡因飲料。
  • 紓壓技巧: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書寫日記等。
  • 尋求支持:向親友求助,避免孤立自己,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月嫂的支持角色

月嫂在產後媽媽心理調適中扮演多重角色:

  • 實質照護:協助媽媽照顧寶寶與日常生活,減輕媽媽負擔,讓媽媽有更多時間休息與調適。
  • 情緒支持:陪伴媽媽,傾聽並同理其情緒,提供正向支持,避免批判,幫助媽媽建立育兒信心。
  • 心理調適協助:在月嫂離開時,幫助媽媽接納自身變化,建立持續的支持系統,並鼓勵媽媽適時釋放情緒與尋求協助。

所以,產後媽媽的心理調適是一個漸進過程,月嫂不僅提供生活上的協助,更是情緒與心理支持的重要力量,能有效幫助媽媽度過產後的身心挑戰,促進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