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層女性的懷孕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下降,且不孕症的診斷標準與年齡密切相關:
不同年齡層的懷孕機率
年齡層 | 每月懷孕機率 |
---|---|
20-29歲 | 約20%~25% |
21-25歲 | 約25%~30% |
25歲後 | 六個月內受孕機率約75% |
30歲 | 約47% |
30-35歲 | 約38% |
35-39歲 | 約10%~15% |
40-44歲 | 約5%~10% |
45歲以上 | 約1% |
女性在21至25歲之間是生殖高峰期,懷孕機率最高,約25%-30%。30歲以後,懷孕機率逐漸下降,35歲後下降更明顯,40歲以上自然懷孕機率降至約5%-10%,45歲以上則降至約1%。
不孕症診斷標準
- 定義:一般定義為「夫妻在無避孕情況下,持續嘗試懷孕一年仍未成功」。
- 檢查時機:若備孕一年仍無法懷孕,建議進行詳細生育功能檢查。
- 檢查項目:
- 血液檢查:評估抗穆勒氏管激素(AMH)及其他賀爾蒙指數,了解卵巢功能。
- 影像檢查:陰道超音波、子宮輸卵管攝影、子宮鏡檢查等,用以排除結構性問題。
- 特殊情況:若女性有經期不規律、經痛、下腹痛、經血量異常等症狀,建議提前檢查。
年齡與不孕症的關係
- 年齡是影響懷孕機率及不孕風險的重要因素。
- 女性35歲後,卵子數量及品質下降,導致受孕率降低及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增加。
- 現代晚婚晚育趨勢使得許多女性在35歲後才開始備孕,增加不孕的機率及檢查需求。
所以,女性年齡越大,懷孕機率越低,35歲後尤其明顯,若一年內無法自然受孕,建議及早進行不孕症相關檢查,以掌握生育力狀況並尋求適當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