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員與發票管理的責任歸屬與平台監管面臨多重挑戰,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說明:

責任歸屬

  • 外送員責任:外送員在送餐過程中負責將餐點及發票交付消費者,但實務上曾發生外送員私自挪用或遺失發票的情況。例如,有案例指出外送員謊稱發票「飛走了」需要重開,實際上是私自拿走發票,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這顯示外送員在發票管理上存在誠信與責任問題。

  • 平台責任:外送平台作為媒合者,理論上應負起監督外送員行為的責任,並建立合理的申訴與客戶服務機制。立法院已提出《外送平台管理暨從業人員權益保障法》草案,要求平台即使與外送員無僱傭關係,也應為外送員辦理保險並負起一定的管理責任。此外,平台應配合主管機關定期檢討與改進管理措施,違規者將面臨處罰。

  • 商家責任:根據Uber Eats的規定,餐點的發票由商家合作夥伴自行開立並隨餐點送達消費者,平台則開立服務費及運費發票給商家及消費者。這種分工使商家在發票開立上有直接責任,但外送員仍負責實際交付。

監管挑戰

  • 多方責任模糊:外送服務涉及商家、平台與外送員三方,責任界定複雜,尤其外送員多為非正式勞動關係,法律保障不足,導致監管困難。

  • 平台監管不足:目前多由地方政府制定自治條例,尚無全國性統一法規,且外送平台多為跨國企業,監管權責不明,難以有效管理。

  • 發票管理漏洞:發票由商家開立但由外送員交付,若外送員不當處理發票,消費者難以即時察覺,造成詐領發票或消費者權益受損。

  • 法律與制度滯後:現行勞動法規難以涵蓋平台經濟下的外送員,缺乏完善的勞動保障與監管機制,導致外送員權益及發票管理問題難以根本解決。


綜合來看,外送員與發票管理的責任分散且監管機制尚不完善,需透過立法明確規範平台責任、加強外送員管理及建立透明的發票交付流程,才能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並提升整體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