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與女兒在家庭中的角色壓力有明顯差異,主要源自於傳統性別角色期待與家庭結構的影響。

媳婦的角色壓力主要來自於婆媳關係及社會對女性的家庭角色期待。媳婦常被期待成為「好媳婦」,需要承擔家務、照顧婆婆與子女,並且在婆婆眼中表現得盡善盡美。這種期待使媳婦容易感受到自我價值被綁架,當付出未被認可時,會產生疑惑與怨言,甚至自責是自己的問題。此外,媳婦還需面對婆婆的干涉與挑剔,並且承受生男孩、照顧先生等傳統壓力,這些都加重了她們的心理負擔。

女兒的角色壓力則更多來自於父系社會結構下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尤其是持家與生育的責任。女兒在成長過程中被期待承擔家庭義務,這種責任感與義務感錯綜複雜,且在現代女性需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生活矛盾與衝突。女兒在成為媳婦後,還需學習調適與婆家的代間關係,嘗試切割婚姻帶來的衝突,這使她們在角色轉換中面臨心理與社會壓力。

所以,媳婦的壓力多來自於婆媳關係的互動與傳統家庭角色期待,而女兒的壓力則根植於性別角色的社會化過程及家庭責任的延續。兩者皆因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角色定位而承受不同層面的心理負擔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