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與家庭經濟條件對生育決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相對剝奪感降低生育意願:研究顯示,當貧富差距擴大,處於經濟劣勢的家庭會產生相對剝奪感,這種負面心理感受(如嫉妒、缺乏信心)會顯著降低婦女的生育意願。然而,這種相對剝奪感對實際生育數量的影響並不顯著,表示意願與實際行為之間可能存在差距。
-
收入較低家庭生育率反而較高:有研究指出,收入較低的家庭子女人數反而比收入較高的家庭多,這種現象在城鄉差異及世代差距中也有所體現。這可能與不同社會階層對生育的態度和資源分配有關。
-
經濟壓力與育兒成本影響生育決策: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家庭對於育兒的經濟負擔感受不同。高收入家庭雖有較多資源,但也因重視教養品質及未來投資,反而可能因「不敢生」而降低生育率。低收入家庭則可能因生活方式及文化因素,生育意願較高。
-
政策建議:為提升生育率,政府應透過租稅政策及社會福利補貼等措施,減少相對剝奪感,改善所得分配,進而提升婦女的生育意願。
綜合來看,貧富差距透過心理層面的相對剝奪感影響生育意願,而家庭經濟條件則在生育決策中扮演複雜且多元的角色,既有負面壓力,也有文化與階層差異的影響。政策上需兼顧經濟支持與社會公平,才能有效促進生育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