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別生小孩」這句話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經濟壓力對育兒選擇與責任的深刻影響。隨著物價、房價不斷攀升,許多年輕人因擔心無法負擔育兒成本而選擇不生育,或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生育,導致育兒資源不均與階級複製現象。
經濟困難會直接影響家庭的育兒環境與子女的發展機會。低收入或單親家庭常因教育水平較低、工作薪資不高,且扶養子女數多,容易陷入貧窮惡性循環,孩子在學齡前教育及成長環境上處於劣勢,進而影響未來發展。此外,疫情期間的數位落差也加劇了這些家庭的困境,影響孩子的學習與家庭的就業機會。
育兒的經濟壓力不僅是金錢問題,還包括時間與心理負擔。調查顯示,有育兒的家長中有高達66%對金錢感到擔憂,且育兒時間投入顯著增加,尤其是母親的照護時間增加40%,父親增加幅度更高達154%。這些壓力使得父母在教養上面臨兩難,既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要應對社會期待與自身的生活壓力。
社會上也有相關支援計畫,如兒童福利聯盟的逆境家庭翻轉計畫,透過經濟扶助、親職輔導及到宅育兒諮詢,幫助經濟困難家庭穩定育兒環境,保障孩子的基本權利。
所以,經濟條件是育兒選擇的重要考量,缺乏足夠資源會加重家庭負擔,影響子女成長與家庭生活品質。社會應提供更多支持與資源,協助經濟弱勢家庭承擔育兒責任,減少貧窮代際傳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