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血虛的自我檢測與預防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來了解:

自我檢測指標

根據中醫專家彭燕婷的說法,產後氣血虛夾瘀的自我檢測可參考以下8項體質指標,若符合多項,可能存在血虛問題:

  1. 偶爾覺得頭暈頭重,身體沉重不輕鬆。
  2. 容易水腫,小腹及四肢感覺鬆軟。
  3. 喜歡吃甜食,吃得少卻偶爾暴飲暴食。
  4. 情緒不穩,容易暴躁或憂鬱。
  5. 腰痠、容易抽筋,身體常有痠痛不適。
  6. 易便秘、脹氣。
  7. 面色蒼白,有黑眼圈。
  8. 疲倦易累,但睡眠不安穩。

此外,臨床上氣虛表現為呵欠頻作、無精打采、說話聲音小,下半身浮腫,面色蒼白帶黑眼圈;血虛則手腳冰冷、便秘、皮膚乾燥;瘀阻經絡則會出現唇暗、舌紫、面上長斑,且筋骨痠痛明顯。舌質暗紅、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

預防與調養方法

  1. 補氣養血:產後氣血兩虛者,應注重補氣養血,促進子宮復舊及身體恢復。中醫常用方如補中益氣湯合腸寧湯加鹿角膠、蒲黃炭等,針對氣血虛弱調理。

  2. 飲食調理

    • 多攝取富含鐵質和蛋白質的食物,如紅肉、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有助於補血。
    • 避免過度油膩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飲食均衡。
    • 適量補充甜食,但避免暴飲暴食。
  3. 適度休息與運動

    •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 產後可進行輕柔的運動,如散步、產後瑜伽,促進血液循環。
  4. 情緒調節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因情緒不穩也會影響氣血運行。
  5. 中醫調理

    • 可尋求中醫師診斷,根據個人體質調配中藥,針灸或推拿等方法促進氣血恢復。

所以,產後血虛的自我檢測可依上述8項指標判斷,若有多項症狀建議及早調理。預防則以補氣養血、均衡飲食、適度休息與情緒管理為主,必要時可配合中醫治療以促進身體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