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血虛(氣血不足)是指產婦因生產過程中氣血消耗過多,導致身體氣血不足的狀態,常見於產後恢復期。其常見症狀包括:
- 頭暈頭重,身體沉重不輕鬆
- 容易水腫,小腹及四肢感覺鬆軟
- 喜歡吃甜食,偶爾暴飲暴食
- 情緒不穩,容易暴躁或憂鬱
- 腰酸、容易抽筋及筋骨酸痛
- 便秘或脹氣
- 面色蒼白,帶有黑眼圈
- 疲倦易累,睡眠不安穩
- 手腳冰冷,皮膚乾燥
- 舌頭暗紅,邊緣有齒痕,舌苔薄白
這些症狀反映了氣虛與血虛的不同表現,氣虛多表現為精神不振、浮腫、聲音低弱等,血虛則多見手腳冰冷、便秘、皮膚乾燥等。若合併有瘀阻經絡,則可能出現唇色暗、舌紫、面部長斑等現象。
治療原則主要是:
- 益氣補血:補充氣血,恢復身體活力
- 化瘀通絡:消除瘀血,促進經絡暢通
- 調理身體代謝及消水腫
常用的中藥方劑包括八珍湯,並可根據症狀加入如雞血藤、荷葉(促進消脂和通絡)、黃耆、杜仲(提升精神和代謝)等藥材。
此外,產後氣血不足若未及時調理,可能引發其他問題,如產後蕁麻疹、失眠等,影響身心健康。
所以,產後血虛氣血不足的調理需從補氣養血入手,配合中藥調理和適當飲食,並注意休息與情緒管理,才能促進產後身體的全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