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症篩檢的意義在於評估胎兒罹患唐氏症的風險,唐氏症是一種因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而導致的先天染色體異常疾病,會影響智力發展,並可能伴隨心臟病、消化道畸形等問題。篩檢的目的是及早發現高風險胎兒,讓孕婦能做進一步的確診檢查與妥善準備,而非直接確定胎兒是否患病。
唐氏症篩檢的意義
- 早期風險評估:透過篩檢可初步判斷胎兒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
- 非侵入性篩檢:大多數篩檢方法為非侵入性,降低孕婦及胎兒風險。
- 輔助決策:篩檢結果可協助醫師及孕婦決定是否進行侵入性確診檢查(如絨毛取樣或羊膜穿刺)。
- 建議普遍進行:醫學上建議所有孕婦進行唐氏症篩檢,尤其是35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有遺傳病史者。
唐氏症篩檢的主要檢測方法
-
超音波篩檢(頸部透明帶厚度測量,NT)
量測胎兒頸部後方皮下積水空隙厚度,唐氏症胎兒的頸部透明帶會增厚。此方法通常在懷孕第一期進行。 -
母血生化標誌物檢測
檢測孕婦血液中的甲型胎兒球蛋白(AFP)、游離型貝它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等指標,結合孕婦年齡、體重等因素,估算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 -
非侵入性產前檢測(NIPT)
利用孕婦血液中胎兒游離DNA進行高精準度檢測,準確率可超過99%,是目前最先進且準確的篩檢方法。 -
確診檢查(侵入性)
若篩檢結果顯示高風險,建議進一步接受絨毛取樣或羊膜穿刺,透過細胞染色體分析確定是否患病。
篩檢準確率
- 傳統頸部透明帶及母血四指標篩檢準確率約80%以上。
- 搭配NIPT可提升準確率至99%以上。
篩檢重要性
- 唐氏症發生率約為1/700,高齡產婦風險更高(約1/200)。
- 透過篩檢可及早發現異常,降低產後照護負擔,並提供孕婦更多選擇與準備時間。
所以,唐氏症篩檢是孕期重要的非侵入性風險評估工具,結合超音波與母血檢測,能有效篩選高風險胎兒,並在必要時進行確診,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