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條件與哺乳選擇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經濟因素影響哺乳方式的選擇:在台灣,過去因為嬰兒配方奶粉價格可負擔且容易取得,加上奶粉廠商強力行銷,許多母親選擇奶粉哺育而非母乳哺育。1970年代後,隨著都市化進程,母乳哺育知識的傳承斷裂,母親們在經濟可負擔的情況下,傾向選擇奶粉哺育。
-
職業與工作環境的影響:母親的職業狀況是影響哺乳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壓力、缺乏彈性工作安排及哺乳支持,會使母親難以持續母乳哺育。推動帶薪育嬰假、哺乳友善工作場所等政策,有助於提升母乳哺育率。
-
社會與文化觀念的影響:部分母親因擔心母乳哺餵會影響身材或造成體力虛弱,或認為配方奶更時髦、更健康,這些錯誤觀念也與經濟條件及社會環境交織,影響哺乳選擇。
-
政策與經濟支持的重要性:為達成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50%純母乳哺育率的目標,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需增加投資,提供帶薪育嬰假、哺乳諮詢服務及社會保障,這些經濟與政策支持能有效促進母乳哺育。
綜合而言,經濟條件不僅影響母親是否能負擔嬰兒配方奶粉,也影響其工作環境與社會支持系統,進而左右哺乳方式的選擇。改善經濟與政策環境,提供充分的哺乳支持,是提升母乳哺育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