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怕生與分離焦慮的表現及其與認人的關聯如下:
寶寶怕生與分離焦慮的表現
- 出現時間:寶寶約在6至7個月大開始認生,7至9個月大逐漸出現分離焦慮的現象,這種狀況可能持續到2歲左右。
- 具體行為表現:
- 不願意離開父母的視線範圍或肢體接觸。
- 對陌生人產生排斥感,表現出哭鬧、大吼、誇張肢體動作,甚至情緒低落不說話等。
- 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寶寶會明顯哭泣或表現出不安。
- 情緒反應:寶寶情緒較為敏感,容易因為分離或陌生環境感到焦慮和害怕。
與認人的關聯
- 認人能力發展:寶寶在6至8個月大時,視覺及記憶能力成熟,能建立對主要照顧者的「基模」,區別熟悉的人與陌生人,這是認人的基礎。
- 依附關係建立:寶寶會將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視為「安全堡壘」,在有依附關係的基礎上,寶寶敢於探索環境,但當感受到威脅或不安時,會退回到照顧者身邊尋求安全感。
- 分離焦慮的心理機制:寶寶透過經驗學習到照顧者的離開與不舒服感受相連結,形成制約焦慮;同時,寶寶會將特定場景與特定人物配對,若場景與人物不符,會引發焦慮。
總結
寶寶的怕生與分離焦慮是其認人能力發展和依附關係建立的自然階段,通常從6至7個月開始出現,表現為對陌生人排斥、依賴主要照顧者、不願分離等行為。這些反應反映寶寶對熟悉人物的認知和安全感需求,對其情緒及社交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