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種後膿瘍形成的觀察與醫療介入時機如下:
-
膿瘍形成時間與自然經過
接種卡介苗後約1至2週,注射部位會出現紅色小結節,4至6週左右結節可能潰爛或形成膿瘍,約40%的嬰幼兒會出現膿瘍或潰爛現象。此時通常不需擦藥或包紮,只要保持接種部位清潔及乾燥即可。若有膿液流出,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輕拭後覆蓋,避免擠壓或抓傷。 -
觀察期與回診建議
膿瘍形成後,家長應持續觀察約1至3個月,期間若膿瘍及紅腫未持續擴大,可持續觀察等待自然排膿癒合,建議每1至2個月回診追蹤。 -
醫療介入時機
若膿瘍持續變大、紅腫不退或膿液持續滲出,應考慮醫療介入。常見介入方式包括針頭抽吸排膿,必要時可使用口服或局部抗結核藥物治療,並建議轉診至兒童感染科進一步評估。 -
注意事項
接種後膿瘍多為正常反應,約2至3個月內會自然癒合。若膿瘍超過3個月未消退,或出現異常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避免感染擴散或其他併發症。
總結來說,卡介苗接種後膿瘍多屬正常免疫反應,重點在於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定期觀察,並於膿瘍持續惡化或超過3個月未癒合時及時就醫介入。